汽车行业百年变革,车辆不再只是代步工具,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。被用户视为“第三生活空间”的智能座舱,成为当下车企又一战场。
4月27日,毕马威发布《智能座舱白皮书》,预计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人民币,5年复合增长率超17%,智能座舱渗透率将从2022年的59%上升至2026年的82%。
吉利银河L7智能座舱
随着智能座舱市场井喷,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,纷纷下场加速布局。整个汽车行业加速落子智能座舱,背后有何深意?谁又能从座舱红海市场中突围?
市场政策双驱动,厂商抢滩“第三生活空间”
智能化布局,是当下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话题。在高阶辅助驾驶技术尚不成熟阶段,和用户直接关联的智能座舱被视作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产品。
上世纪90年代,座舱主要由机械式表盘构成,娱乐功能相对单一。但在万物互联网时代,汽车被赋予导航、游戏、生活等更多功能,主机厂有意打造V2X移动智能终端,满足消费者多功能、跨场景需求,更像是移动生活的第三空间。
当然,V2X发展和国家道路智能化建设息息相关,也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。去年3月,国家工信部发布《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》,明确指出“分阶段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系列标准制定,开展符合我国交通特征的测试设备等标准研制工作。”
吉利领克 LYNK Flyme Auto智能座舱
此外,亿欧智库的研究则表明,在影响购车的参考因素当中,智能化体验已经位于第四位,仅次于质量、性能与设计因素。同时,智能化成为消费群体购车越来越重要的原因之一,消费者愿意为智能汽车付出更多的成本。有数据表明,智能汽车的平均售价比非智能汽车的平均售价高出20个百分点。
庞大的座舱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,催生整车厂抢滩座舱前装市场。以吉利集团为例,2月,吉利银河专属原生座舱系统银河N OS发布;3月,领克和魅族跨界合作的智能座舱车机系统LYNK Flyme Auto在领克08亮相;4月,吉利银河L7智爱座舱亮相上海车展。吉利一些列举动,意图很明显,成为智能座舱市场的领头羊。
红海市场,吉利竞争力何在?
软件定义汽车背景下,整车厂、Tier 1、科技公司和第三方软件供应商争相布局智能座舱,但市面上的大多数智能座舱系统基于开源系统的安卓开发,同质化严重。比拼座舱产品力,落脚点其实是操作系统和芯片等软硬件的整合能力,实现完美耦合和解耦。
设想是美好的,但事实上,部分整车厂的底层系统开发能力并不强,在操作系统上打起退堂鼓,选择市面上通用的定制型OS。例如埃安、阿维塔、北汽运用华为鸿蒙OS,按照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设想,整车厂“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,和华为合作意味着失去灵魂。有意思的是,尽管上汽没有选择华为鸿蒙OS,但其依赖于阿里的AliOS。华为、阿里往往提供的往往是市场通用性操作系统,搭载车型的功能大体相似。
相反,吉利银河智爱座舱、以及搭载LYNK Flyme Auto的领克,都是吉利内部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。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,吉利强调操作系统自定义。例如,座舱沉浸式使用场景搭载,除了预设包括小憩等20多种模式,车机系统还支持车主自定义。同时,吉利智能座舱操作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,按照自己的操作习惯设定主界面和次级窗口,还原智能手机的操作语境,降低学习成本。
“龙鹰一号”芯片
值得注意的是,为了更好激活操作系统,吉利还坚持自研芯片,国内首颗7nm系统级芯片“龙鹰一号”一次性流片,算力和高通8155相近,业内认为领先国内算力三年。完成芯片自研后,吉利推出智能平台安托拉,意在整合座舱和智能驾驶,改变二者目前割裂研发的局面。
领克08车机系统基于安托拉1000PRO平台打造,集成2颗超高算力的自研7nm“龙鹰一号”芯片,不仅为Flyme Auto座舱操作系统的流畅体验提供硬件支持,还支持L0-L2的辅助驾驶功能,除了安全报警、安全控制、舒适驾驶等常规功能开发,还包括APA辅助泊车、RPA远程泊车等全场景泊车功能。
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,座舱已成为内卷的新方向,但在迈向“第三生活空间”的初期,行业需要抓住用户真正痛点,实现软硬件解耦,而非一味堆砌硬件和功能。当然,自研始终是汽车产业上下游最核心的护城河,行业产品趋同背景下,差异化的优势来自于产品底层需求构建,在这方面,吉利凭借强大自研能力和数十年造车积淀,形成天然优势,座舱竞争,发力的吉利或将胜出。